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漫步哲學花園的33條小徑--第一個景點

才看了幾頁,就有種物化於世外、神遊太虛的感覺。

偶然走在幾條繁花似錦、落英繽紛的小路上,沒有時間、空間的枷鎖,一切就是那麼的隨興、那麼天然。

第一條小徑—被操縱的意外

「偶然」這兩個字,可以讓人們瞬間繳了械、卸下身心的盔甲。是的,何必太在乎世俗的一切途徑,沒有什麼是必然的、也沒有什麼是必要的,即使隨心所欲,也很有可能到達終點。

事先計畫當然很好,但更好的是,意外的出現剛好跟我們的意願相吻合。

作者把他參加義大利一個國際性聚會所安排的一次旅遊經驗告訴我們,似乎事先沒有安排行程,也沒有公布集合點、約定集合時間、負責人也沒來,不過所有對搭車旅遊有興趣的人都到了,該去的地方也都去了,聚餐則是一次盛大的純義大利式美妙體驗。真是一次奇蹟式的的旅遊,原來這正是義大利人的做事方法:人們知道要去哪裏,然後上路,最後就到了。

地球生物演化就是一個最活生生的例子,提到造物者,若是有造物者的話,祂一定是一個最差勁的設計師,祂把生物多樣性的基因,經由有性生殖,大量拚湊。生物只好藉著趨向最大亂度的基因重組,來尋找出路。也就是說藉著個體的無常,來維繫群體的守恆;藉著個體的有限,來推動群體的無限。不過人類能夠演化成今天這個模樣,我想造物者一定會很臭屁的把一切成果都攬在身上,並且常常自豪的高歌一曲義大利民謠呢!

尼采說:「偶然只是具創造性的脈動恰好相互撞擊而已。」是說意志會在無意間將遇到的偶發事件變成自己的工具。

每個人都遇到所需的意外事件了嗎?或者,當人們將偶發事件與邏輯連接起來,就能以完全不同的角度思考它們?

我想,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有意識和無意識的事件串連而成。精心製作的事件,結果不見得符合預期;而無意識的事件,有可能會剛好納入我們的生活軌道,而且幸運的達成了某一件事。不過也有可能失敗了,但是我們對無意識的挫敗,都是不會記在心上的。



第二條小徑—邏輯與偶然

維根斯坦說:邏輯之外,一切都是偶然。

可是邏輯是什麼?語言邏輯又是什麼?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正由於日常語言常常摻雜這些違反邏輯的現象,因此描述語言現像的理論必然不能像數學那樣簡單明晰,而是非常複雜的。

世界充满了矛盾,許多事根本就沒有「正確」或「錯誤」的答案,到處都暗藏了由副作用和反作用交織而成的混亂網絡,只有邏輯本身才是合乎邏輯的。或可以這麼說:只想合乎邏輯地觀察這個世界的人,看到的只是邏輯,而不是這個世界。「古典的」思考運動的訓練內容在於促進數學性與邏輯性的思考,而不是為了解世界真實的運轉狀況。

於是,維根斯坦這個句子同時是真也是假,而這個結果剛好就不合邏輯,因為它抵觸了矛盾律。世間根本就没有偶然,只有無法預見原因、或許甚至無法解釋的事件。

第三條小徑—走在半路上的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說:「我相信外在的(實然面的)偶然,不相信內在的(心理上的)偶然」。

看到佛洛伊德這個名字,我想,大家都會比較有感覺:心理學大師、伊底帕斯情結、夢的解析等。

作者用一個例子來解釋,這個例子包括一段德文咒語:「母雞便便,鴨子便便,魔鬼的髒手變不見!」。每當作者找不到東西時,他就會唸這段祖母教他的咒語,而且相信,找不到東西是因為魔鬼的髒手伸到東西上面,讓我們找不到,只要把魔鬼趕走,就可以找到東西了。

作者認為,那個魔鬼其實是住在我們的心裏,亂放和找到都受到心理的控制。

他又舉另一個俄國心理學家歐西波夫的例子,歐西波夫和太太剛度完蜜月回家的路上,在某個車站弄錯了火車停靠的時間。他一個人離開車廂,進城閒晃(而這個城裏住著他未來的太太),回來時火車已載著他太太離站。五個月後兩人就離婚了。

或許歐西波夫和太太本來就貌合神離,這個可能是因,也或許歐西波夫是受到了城裏女子的磁場吸引,這是有可能的,人和人互相吸引,和每個人所散發出來的化學物質有關,人類成為某個有機體的一部分,內心無法理解自己和這個有機體的關聯,卻根據這些關聯去行動,這畢竟都還是可以想像的。

常常在心田的一隅回想起拉斯維加斯凱撒宮高聳的天花板,雲朶由藍而白而橘,在上面緩慢的移動,可以感受到時間之流細微的聲音。前幾天參加同學會,在餐廳的廻旋梯上照相留念,猛抬頭,高聳的天花板上,畫著文藝復興時期的鉅幅壁畫,我的心中剎時波瀾洶湧,這是不是一種不期而遇。

第四條小徑—我們這些演員

杜倫馬特:「你就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有它的道理。」

小時候,我們愛看王子公主的書,愛玩英雄美人的遊戲,那時候,我們就是全世界,長大了些,我們發現了「命運」這兩個字,或許我們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精準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就像角色在扮演我們;是不是每一株幼苗、每一個人、所有存在事物的身上總是會帶著全部生命歷程?我們的生命歷程是不是一種早已安裝完成、我們卻很幸運地不知道這一切的程式?許多人總是重覆著犯同樣的錯誤,有些人老是走路走一半摔跤、有些人老是在同一個職場待不久,有些人老是娶同樣個性的老婆,原因在哪裏,「基因命定說」或許可以稍稍解釋一些現象,可是後天環境對人也有一定的影響,不能什麼事都怪命運!環境可以反映出我們的行為,若我們能掌握自己,就能掌握別人面對我們時會有的行為。

參加同學會,那種感觸更深,能夠考上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科系,先天條件大概都差不多,可是二十年以後,再回頭看每個人,當然歲月不饒人,那是不需贅言,其他方面的差異就出來了,有結了婚的、沒結婚的,有有小孩的、有沒有小孩的,有小孩已經大四的、也有小孩才8個月的,有離了婚的,有遠渡重洋的,有些人選擇了穩當的工作、有人當了大老闆,有人積極規劃自己的生活、有人卻困在自己的象牙塔裏出不來,甚至連養的寵物都不一樣----陸龜,會長到一百多公分、活上一百多年的陸龜,你相信是一個弱女子的寵物嗎!

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交叉點做了我們的選擇,於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愈來愈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