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DNA時代

這次導讀是看VCD,題目是「DNA時代」,又名「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影片一開始,是一對夫婦來到醫院,訂製他們的孩子,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席維爾說,由於基因操控技術成熟,21世紀的人類可以修改基因、訂做心目中理想的後代,除了身高外貌之外,他們尚且可以修復致病基因、去除容易得重大傳染病基因,得到一個他們想要的強壯小孩。

科學家會將好的基因以被膜包覆,放入細胞核受損的DNA內,這段好的基因會附著於基因突變部位,修復受損蛋白。

A、T、G、C四個字母,是一切生物共通的基本,所有的生物都是由這四個字母組合而來。

研究基因工程,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外表或特性,使它們更適合人類使用。例如,改良蕃茄基因,可以抑制腐化基因、延長蕃茄保鮮期。在日本,利用基因改良技術,已有20多種食品及10多種藥物研發出來。而世界各國在基改食物的研究上,早已花費了頗多的心血,譬如玉米、大豆等,增加食物的口感和營養,並且延長了保存期,不過基改食物是否完全對人類有利,仍舊存疑。

柳澤敬子是專門研究生命科學及基因科技的專家,在她30多歲時,一天,由於感到恶心並且全身疼痛,突然病倒了,是一種不明原因的疾病,她的下半身漸漸癱瘓。

不過她並不氣餒,仍舊努力希望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她說,研究基因技術,就像藝術一樣,是心靈智慧的結晶,應該謹慎行使,決不可心生貪婪,和權利掛勾。

基因科技可治療許多遺傳疾病,例如杭廷頓氏舞蹈症,患者會全身不由自主的抖動,另人痛苦不堪。原因是第四對染色體異常,正常人複製29次,可是它卻複製35次以上,導致蛋白質結晶化,自發病至死亡,頂多只有10年的壽命。

又如帕金森氏病,也是一種遺傳疾病,是大腦黑質代謝異常,導致多巴胺(一種傳導物質)分泌失常。

目前已有科學家,培養墮胎胎兒幹細胞,注入病人的腦細胞中,修復受損細胞,進而使癱瘓病人行走。哈佛醫學院的專家說明,把胎兒幹細胞,放入加了A酸的培養皿繁殖,然後再把幹細胞放入病人的腦細胞中,就像木馬屠城記一樣,不好的細胞漸漸的就被好的細胞取代了。

人體胚胎幹細胞,和受精卵一樣,是全能的,也就是它可以發展成體內任何一種細胞,人體胚胎幹細胞研究,將會是基因工程未來的發展重點,而未來的生命將不再是我們所了解的模樣。

科學家製造DNA晶片,在晶片設置數萬個不到百分之一毫米的小洞,內含13,000字碼DNA序列,這小小的晶片,可以記錄一個人所有的秘密:他的長相、身高、有沒有遺傳疾病、將來可能會有哪些疾病…等。

在北歐的冰島,剛通過一個「個人基因資料庫」的法案,指定民間企業,可以使用國人基因資料庫,作為健康管理及社會救助之用。

可是也有許多反對人士,他們認為個人基本資料不應該公開,這牽涉到基因所有權人是誰?使用的方法?如何使用?等問題。基因研究,是一本萬利的生意,柳澤敬子認為:「快不是最好,要步步為營,而且不要違反自然」。

一個唐氏症小孩一輩子大約要花費50萬美金,對家庭及社會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又如鐮狀紅血球貧血,是第十一對染色體出了問題,他的紅血球硬化成了鐮刀狀,嚴重破壞肝、腎功能及免疫系統,患者大多為非洲後裔。科學家發現在肯亞奇穌姆城,瘧疾橫行,當地人為了抵抗瘧疾,他們的紅血球竟然自動演化成了鐮刀狀,這樣瘧疾原蟲就無法在體內繁殖,這是生物多樣性的一個證明。

日本基因學家又發現,把吸收能力強的大腸桿菌,和吸收能力弱的大腸桿菌放在一起,即使經過激烈競爭,吸收能力弱的大腸桿菌也不會消失,這又是一個基因多樣化的明證。

基因自有對策,對全體人類來說,並沒有有害基因,即使經過演化,造成人們的殘缺,或是衍生疾病,但對全人類來說,還是有利的。有些人天生殘缺,或是帶有遺傳性疾病,我們應該感謝他們,把他們當成天使,是他們幫我們揹起了重擔。或許在某年某月某日,由於他們的基因,拯救了全人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