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基因大狂潮

這本書是基因科技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研究之下,國內出版的一本書,內容包括基因研究的歷史、基因研究的原理、在遺傳學上、在醫藥方面、在食物方面等的功用,提綱契領且鉅細靡遺的內容,讓我們對基因科技有了一些概括的認識。

由基因科技帶來的好處是不可勝數的,基因的研究,讓一些無藥可治的遺傳疾病,有了另一絲希望,可是在這個同時,個人基因資料是否可依個人意願公開?公開到什麼程度?是否可交付政府機關作為研究及健保之用?保險公司是否可依個人資料拒保?基因是否可申請專利?結婚生子也會受到影響,知道了對方的遺傳疾病,是婚呢?還是不婚?孩子是生呢?還是不生?基因科技引發的各種倫理、法律問題,在在考驗著人類的智慧!

而在醫病關係上,也會起很大的改變,醫生的養成,不是十幾廿年的事,會是一輩子不斷的自我學習;而病人知識的取得非常方便,再加上各種污染及壓力滋生的新疾病,更是考驗著醫生的能耐。

廿一世紀生物醫學科技研究將強調整合與團隊合作,譬如「過敏基因」的研究,除了基因科學家,還需要免疫、血清、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胸腔科、病理、藥理與藥學專家的參與。

在治療與診斷技術上,將會有重大突破,例如「非侵襲性」儀器的發明,和質子放射線治療,可減少病人檢查或治療的痛苦。

台灣不同的族群、家庭,有其基因體多樣型的特殊性及共同性,和白人、黑人或日本族群有區別,有些族群或家庭有特定的遺傳性疾病、以及對疾病的敏感性或低抗性,其根源在基因體多樣型特殊性中,照理可以找出來。我們的基因研究應該先朝著本土化、造福台灣人民為主,例如研究台灣人常患的肺癌、肝癌、鼻咽癌、胃癌及子宮頸癌的基因療法。

這本書最特殊、對我們最有幫助的,應該是在書末,附有基因科技解釋名詞,及相關網站網址,我想知識的熱愛是永續的,作者等於是給了我們一根釣桿,將來釣到什麼魚、釣到多大條的魚,就憑各人本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