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果蠅

想不想看看果蠅界的肌肉男阿諾,或是想看偉大的果蠅畫家梵谷,那就請大家來吧,和我來一趟「果蠅之旅」。

自從垃圾嚴格實行分類之後,本想幾天才倒一次廚餘,没想天氣熱,一、兩天就長果蠅,我用樟腦油噴,可是怎麼噴也噴不完,果蠅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咦!以前我不是讀過一本「果蠅」的書嗎!趕緊從書架翻出來,再看一遍。



果蠅,是自從垃圾分類、回收廚餘後,很多人家會被淪陷的小動物,里長還要隔一段時間,到處殺蟲。



科學家為什麼要用果蠅做研究,因為牠大小適中,比原蟲大,比小白鼠小;生命期短,約30至50天;繁殖容易,可以輕易在實驗室養上幾十萬隻、許多人類基因果蠅也有,功能也可互通。所以科學家喜歡利用果蠅研究人類的問題,譬如時差、老化、記憶、上癮行為、性別、癌症及演化等。



作者布魯克斯(Martin Brookes),為演化生物學博士。寫這本書,是想讓讀者知道:「一個短暫的生命如何協助我們確立生物學知識的邊界。」。(這裏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作者討厭果蠅。)



作者曾研究過蛾類,他形容生物學研究的無聊:「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花了四年時間,研究某種蛾類從生到死總共能移動多遠的距離(大約是三.九公尺)」。



人們通常可以一眼就看出果蠅研究者,書中描述他們在研討會中的尊容:是一群曬黑了皮膚(身處熱帶)、面容憔悴(染上嚴重的瘧疾)、表情呆滯(長時間專注於小果蠅)的人。



不過這些人當中,可是有幾個得到諾貝爾獎呢!



在研究當中,科學家得到一些想法及結論:



「族群成了遺傳多樣性的貯存庫,基因則是演化的媒介。各種演化力量交互作用,讓族群的遺傳圖樣繼續保持動態流通,達爾文的天擇藉由對特定基因的偏好,來型塑族群的遺傳圖樣。突變是所有新變異的最初來源,可為族群注入遺傳新血。基因流則可混合不同族群的基因,融合族群之間的差異。在新世界的秩序裡,這些力量交互作用,其間的平衡決定了演化的進行方向。」



「遺傳變異並不是一種偏離正軌的異常,而是生命中的事實。」



「你能想像利用基因工程生產一個具有CREB基因的情治人員,好讓他們具有照相機般的記憶力嗎?…未來或許會出現新的藥物及療法,可用來治療先天學習障礙人士、中風患者,以及因阿茲海默氏症等狀況而受苦的人。頭部重創所失去的記憶可能重新恢復,反之,痛苦與創傷的記憶也可能藉由化學方法去除。」



「男女之間的利益衝突,在於量與質之間的衝突。…為了這場把基因遺傳給後代的爭戰,演化似乎已經在無意之間,把女性的身體變成戰場,而所有戰線都有各自的戰爭。」



精液蛋白質不僅能控制雌蠅,讓牠只能為雄蠅繁衍後代,還會讓雌蠅早死,如果果蠅研究真的具有任何指標意義,那麼兩性間的言語衝突,不過是冰山一角,真正嚴重的抗爭是在別處進行的!



變老,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事實,你想以別種方式變老嗎?果蠅研究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帶有特殊基因的果蠅,可以延長百分之三十的壽命。



科學家研究果蠅,閒來無事,會替變種果蠅取名字,約錄如下,讓大家和科學家一起解解悶:



「梵谷(van gogh)」,這種變種果蠅會叫這種名字,不是因為牠多有印象派才華,是牠翅膀上的毛不像正常果蠅那樣規則,且具有螺旋狀圖樣。



「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是偉大的果蠅將軍嗎!NO!這種變種果蠅的卵內累積了肌動蛋白,是一種肌肉能量蛋白質,讓牠更強壯。



「倒斃(drop dead)」,這種突變種常常前一秒還活蹦亂跳的,下一秒就一頭倒地,死了!



(想想人類也真殘忍,把可憐的小果蠅整成這個樣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